顯示具有 政一B 劉威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一B 劉威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政一B 劉威麟 (2-15)補


【標題】總統初選民調該不該納入手機?讓我們從統計數字來看
【出處】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9669
【內文】
去年此時,筆者曾受《思想坦克》邀請,整理了學術界對於手機民調的相關研究,其中發現近年來已經有三成的純手機族。(王宏恩,〈手機族到底影響民調和選舉多大?〉)一年之後,到底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初選民調,已經成為兩大黨頭痛的問題。到底,手機民調跟家用電話的民調差異有多少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細分成三個小問題,本文也將依序處理:第一,假如就照過去民調執行一樣打個一千通,那手機民調跟家用電話民調的受訪者的背景差距多大?第二,假如真的背景有差距,那會造成政治上的影響嗎?第三,就算真的有差距,例如年齡,但不同年齡本來投票率也不同啊,那這有差多少?
當然,上述這些觀點都已經有不少政治圈內外的前輩跟熱心人士有各種討論,筆者在這邊也只是繼續借花獻佛,整理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數字來補充實際的狀況為何,供各方參考。筆者主要的資料來源是兩份學術期刊文章,第一篇是201810月曾憲立教授等人才出版的〈多元民意調查方法的比較研究〉,使用的資料是20132016年連續四波的家用電話、手機、以及網路調查。第二篇則是張鐙文等人於201711月出版的〈住宅電話與手機雙底冊調查的組合估計:以2016總統選舉預測為例〉,裡面使用的資料是2016年總統大選前一周的市話與手機民調。
第一,在沒加權的情況下,手機跟家用民調會打給誰?
在兩篇文章中,的確與許多人的猜測一樣,年齡是造成兩種民調方式的重大差距之一。
在曾文中,2016年裡,(有包括15~19歲)
市話民調,40歲以下27.5%406034.7%60歲以上37.8%
手機民調,40歲以下42.2%406035.6%60歲以上22.1%
在張教授文中,2016年裡,
市話民調,40歲以下17.7%406041.2%60歲以上41.4%
手機民調,40歲以下41.8%406038.7%60歲以上17.6%
兩筆分布都顯示了市話跟手機民調在40歲以下以及60歲以上的重大差異。
另外,在教育程度上兩者也有重大差異:在張文中,小學以下的比例,市話為18.6%,手機為6.9%;而大學以上的比例,市話為31.8%,手機為47.4%
最後,在職業上,張文中,市話有21%的家管,但手機族僅有8.3%,而手機族有較多的私部門職員與管理人員。
尤有甚者,市話與手機的差異會隨時間越來越巨大。在曾文的連續四年追蹤問卷中,2013年台灣的純手機族(僅有手機沒有市話)約9.3%。但到2016年則已經接近30%。照這比例發展下去,到今年2019年,純手機族的比例應該會更高。相較之下,純市話族的比例變動不大,所以長期來看,用市話民調能涵蓋到的全體民眾比例應該會逐年降低,用手機能涵蓋到的比例應該會逐年上升。
第二,假如真的背景有差距,那會造成政治上的影響嗎?
在去年的專欄文章中,我曾經提到市話跟手機民調的政黨傾向是接近的,因為有手機的台灣人也越來越多。在張文中,2016年市話跟手機民調裡投朱立倫跟投蔡英文的比例兩種民調都很接近,唯一的差別是手機民調裡有顯著較高比例支持宋楚瑜,而這結果作者也無法解釋。
然而,會有這樣相等的結果,可能是湊巧,因為台灣過去民調中,都是年輕跟老一輩比較具有台灣認同跟支持台獨,而中壯年比較支持維持現狀跟有雙重認同。因此,假如我們換從不同政策來看,可能就會看出市話跟手機民調的差異。
的確,在曾文中就顯示出了這個傾向。曾文裡的2016年民調中,在市話跟手機民調裡都問了Uber、同婚等政策議題。在Uber議題上,手機民調裡有37.8%支持開放Uber,但是市話民調裡支持Uber的比例僅有24.0%
在同性婚姻議題上,手機民調裡贊成同婚的比例高達49.8%,反對的比例為37.3%。但在市話民調裡,贊成同婚的比例僅35.1%,反對的比例則高達49.8%。在過去民調顯示高達八成年輕人支持同婚的前提下,這裡手機跟市話民調在同婚上的差異顯然跟民調碰到的對象脫離不了關係。
同時,這裡因為年齡而在議題顯示出來的差距,也跟兩大黨的黨內初選有關。就算市話跟手機民調的政黨分布接近,但因為年齡差距,所以造成兩種調查法的民意在特定政策上有差距,這也代表假如兩大黨的候選人們在這些議題上站在不同的看法,就可能會在不同的民調方式上有不同的結果。
最後,就算真的有差距,例如年齡,但不同年齡本來投票率也不同啊,那這有差多少?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簡化成:市話老人多,手機年輕人多,但老人都在家都會去投票,年輕人會去投嗎?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有最為精準,直接分析選舉清冊的結果了,來自於世新大學的莊文忠教授與中選會針對2016年總統大選的研究〈選舉人性別投票統計改良之研究〉,團隊從全台灣的選舉清冊中抽樣了20萬人,去掉個資後進行的統計分析。
最後,假如考慮各種因素之後,哪種組合或加權方式最能預測最終的結果?所謂能預測最終結果,必須要有明確的最終結果才可以,而這只有張文裡的選舉結果可以比較。在張文裡,試過各種組合之後,最終的結論是「住宅電話為主,唯手機族為輔」是最佳的組合方式,但作者同時也強調這結果只是一次民調的結果,不宜直接套用其他研究。同樣地,在曾文中也提到為了避免市話民調逐漸擴大的偏差,應該考慮多種不同的民調方式組合的方式來擴大涵蓋率,並透過重複推演來逼近母體。但在同時,這也意味著政府需要更重視戶口普查,有準確的母體資料才能讓各種民調方式有所本,來真正了解民之所向。
【相關憲法條文】
35條 總統為國家元首,對外代表中華民國。
41條 總統依法任免文武官員。
46條 總統、副總統之選舉,以法律定之。
47條 總統、副總統之任期為六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心得評論】
其實我一直認為,最近鬧翻天的總統候選人初選民調,不論是假民調還是調查過程有不客觀的因素,我都不覺得是個大問題。總統候選人要麻是政黨推薦,或是人民連署產生,但因為在台灣總統雖不用取得絕對多數的支持,仍需要掌握相對多數,且一直以來重要職位的政黨標籤幾乎是做為選民選擇的唯一參考標的,故甚少有候選人是連署產生。那既然是政黨內部推選出的代表,其產生原本就不是一個公開公正的過程,而根本是政黨的事務,選民參與的只是最後的選擇,故我覺得最近的新聞,只是增加幾個大人物的曝光與抹黑特定對象的手段。

政一B 劉威麟 (2-14)補


【標題】監察院追蘇啟誠案 質疑外交部草率
【出處】https://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905/201905231961907.html
【內文】
去年9月大阪關西機場事件,意外導致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的輕生,外界一開始指向是假新聞害的,但家屬卻認為,蘇啟誠是因不堪受辱被調回國。監察院調查後,證實當時的台日關係協會秘書長張淑玲,並沒有在蘇啟誠輕生前打電話給他,是外交部另一位同仁打的,而談話內容也跟關西機場無關。

去年9月關西機場因颱風淹大水,間接導致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輕生嗎?先前一度傳出是假新聞害了外交官喪命,但又有一說是蘇啟誠不堪受辱被調回國,監察院介入調查。如今調查報告出爐,蘇啟誠生前有通20分鐘的電話,傳說是時任台日關係協會秘書長張淑玲打的,結果證實打電話的是外交部其他同仁,內容也跟關西機場無關。

調查委員表示,外交部只憑尚未查證的一通緊急聯絡電話,就要求蘇啟誠寫檢討報告,認為太過草率,但反對意見也認為,事件發生後,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就開記者會指責要求檢討,加上輿論壓力檢討報告無法避免,但為什麼只有檢討報告,沒有要求先寫事件經過呢?難免有處分的意味,下午監察院會再公開說明,還蘇啟誠一個公道。
【相關憲法條文】
第九十五條
監察院為行使監察權,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會調閱其所發布之命令及各種
有關文件。

第九十六條
監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會之工作,分設若干委員會,調查一切設施,
注意其是否違法或失職。

第九十七條
監察院經各該委員會之審查及決議,得提出糾正案,移送行政院及其有關
部會,促其注意改善。
監察院對於中央及地方公務人員,認為有失職或違法情事,得提出糾舉案
或彈劾案,如涉及刑事,應移送法院辦理。

【心得評論】
這個事件給我很深的感觸,除了謝政諭老師曾在課堂上提到文中的駐日代表是他的故知,透過老師的描述,看到一個肩挑國家外交事務的領事人員,私下其實和大眾並沒有甚麼不同,卻因為自然災害,突然將焦點罪責一下全都聚集到他身上,我才意識到這件事離我的生活並不遠,不是只是電視上閃過得新聞。
不論早成本案被具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何,本案中該檢討的,首先自然是台灣一貫的問題:假新聞,但我在這裡也不特別黑化傳媒,媒體可能基於時間壓力,並沒有充足的時間審稿,確認事件真實性,許多都是直接上pttfb某公社擷取題材,甚至原文照抄,以至於沒價值的新聞充斥。再來,行政組織下科層制的層級結構,原本責任應由行政首長或相關部會首長承擔,但近期許多事件,如普悠瑪出軌等,當局都會試圖讓基層擔責,這樣如何監督克責?最後,希望所有人不管再無時無刻都能具備一些基本與人相與的禮貌與尊重,這次新聞上播報等在日本機場的旅客,其對待空服或外交人員的態度,實在令人不忍看,沒錯你的確是花錢來旅遊,但不是所有事都是圍著你轉,有人在安排就該感恩了,或許這些小行為,都間接成為造成事件的原因,你們,真該感到羞恥。

政一B 劉威麟 (2-13)補


【標題】高普考減少應試科目 明年上路
【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11320/3846162
【內文】
考試院今年年初公布修正「職系說明書」、「職組暨職系名稱一覽表」,大幅調整公務人員職系,從現行的九十六個,整併至五十七個職系,將連帶調整高普考考試類科。考選部表示,高考三級將改成考四或五科專業科目,普考則修正為三科,考選部強調,主要就現行已列考應試科目進行檢討,不會增加應考人負擔,預計一○九年高普考試上路適用。

考選部表示,高考三級暨普考是公務機關取才的最主要管道,類科設置廣度、數目及所涵蓋職系最多,因公務人員職系已在草案中大幅修正,考選部配合新職系全面檢討設置適切的考試類科,同時檢討考試類科應列考核心職能的應試科目,以選拔適當人才,已在四月十九日公告「公務人員高考三級暨普通考試規則修正草案」,五月九日報請考試院審議,最快適用一○九年高普考試。

考選部說明,因職系修正以整併為調整方向,考試類科對應設置在各職系下,理應配合檢討,但考量各專業領域發展方向,本次修正僅做必要且合理的最小調整,高考三級考試類科由一二二個修正為一○一個,普通考試則由七十八個修正為六十二個。

考選部指出,現行高考三級考試考六科專業科目,普通考試考四科,有專家建議科目數過多,無法有效評鑑應考人核心專業能力,因此日後將減少一到兩科,主要就現行列考科目進行檢討,不會增加應考人負擔。
【相關憲法條文】
第八十六條
左列資格,應經考試院依法考選銓定之:
一 公務人員任用資格。
二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執業資格。

第八十九條 考試院之組織,以法律定之。

憲增
第六條第一項
考試院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掌理左列事項,不適用憲法第八十三條之規
定:
一、考試。
二、公務人員之銓敘、保障、撫卹、退休。
三、公務人員任免、考績、級俸、陞遷、褒獎之法制事項。

【心得評論】
臺灣現目前之人事行政業務由考試院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執行,而國家人才招考,是考試院的作業範疇。在民主國家中,公平的考試制度作為選才方式是重要社會流動的途徑,因此考試權必須超越黨派獨立運作,才有公信力可言,若是修憲成為行政院下的一個機關,可能成為政治的場域。
這次考試院針對考試項目做的修正,我認為出發點也十分合理,過多的考試科目,就會像大學學測一樣,取到通才,但國家招募的,應是具某領域強項者。而且修改內容並不是更改科目而是刪減,並不會影響到第一屆考生太多的權益。

政一B 劉威麟 (2-12)補


【標題】監察院將設國家人權委員會 院長擔任主委
【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864838
【內文】
監察院院會今天決議,將在監察院下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將會把相關組織法送立法院審議。監察院秘書長傅孟融指出,未來將由監察院長擔任委員會主委,全體監察委員為委員會成員,未來監委遴選的資格來源也會多元化,「納入具有人權專業背景的專家及NGO代表」,合乎這項資格的,也能獲總統提名為監委。

傅孟融表示,經多年研議討論,監察院於今日院會通過「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監察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監察院各委員會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三法案,將於監察院下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未來相關法案還需經由立法院審議通過。

傅孟融指出,「一個機關裡面有兩個組織法是很少看到,因為我們情況比較特殊」,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標準是參考199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巴黎原則,且經國際人權專家來台實地評估,認為我國在監察院下設置國家人權機構最為可行。
監察院院會今天決議,將在監察院下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將會把相關組織法送立法院審議。監察院秘書長傅孟融指出,未來將由監察院長擔任委員會主委,全體監察委員為委員會成員,未來監委遴選的資格來源也會多元化,「納入具有人權專業背景的專家及NGO代表」,合乎這項資格的,也能獲總統提名為監委。

傅孟融表示,經多年研議討論,監察院於今日院會通過「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監察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監察院各委員會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三法案,將於監察院下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未來相關法案還需經由立法院審議通過。

傅孟融指出,「一個機關裡面有兩個組織法是很少看到,因為我們情況比較特殊」,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標準是參考199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巴黎原則,且經國際人權專家來台實地評估,認為我國在監察院下設置國家人權機構最為可行。
【相關憲法條文】
增修條文第7條第1
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不適用憲法第九十條及第九十四條有關同意權之規定。
【心得評論】
課堂上討論到政府架構的時候,有進行考試監察併入行政立法的討論,監察院對政府而言,就如外在監管,可以評價行政權的良窳,對有不法的行為舉措進行彈劾,讓行政權運作更為順暢;監察權必須獨立、超然的行使,政府目前正進行憲政改造工程,有部分輿論建議將監察權併入立法權或行政權當中,這可能會影響監察權的行使,再者,監察如併入立法,相當於立法擴權,這也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結果。

另外,針對為什麼將人權委員會設置在監察院下,而不是行政院下的獨立機關,本文中並未清楚說明,人權委員會的前身是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附屬在總統府下,其功能包括人權政策之提倡與諮詢、國家人權報告之提出、國際人權制度與立法之研究、國際人權交流事務之研議以及提供總統其他人權議題相關諮詢事項。

政一B 劉威麟 (2-11)補


【標題】連續3年未受邀參加WHA,除了14友邦、美德英都發言力挺台灣
【出處】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9457
【內文】
(中央社)世界衛生大會今天開幕,雖然「邀請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WHA」最終未納入議程,但首日除了友邦,包括美國、德國及英國在大會上發言直接或間接力挺台灣,其中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強調台灣2300萬人民應得到發聲的機會。
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天開幕,台灣連3年並未受邀,今天有14友邦提案「邀請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WHA」,經過2次「22辯論」,大會最終決定未納入議程。
雖然未納入議程,但隨後在各國發言時間,支持台灣聲浪並未間斷,包括美國、德國及英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在大會上以直接或間接發言力挺台灣。
艾薩在台上發言表示,美國對台灣再次未能如2009年至2016年時,以觀察員身分受邀參與此次大會感到遺憾。台灣的2300萬人民應該得一個發聲的機會,就像其他任何人一樣。
美國衛生部長艾薩也趁開幕式的空檔,接受記者訪問表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極好」,但堅持台灣應獲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年度大會的觀察員身分。中國曾有多年同意台灣派遣觀察員出席世衛大會,近年因兩岸關係緊張,又將台灣阻擋在大會之外。艾薩表示,「我們支持台灣取得先前在世界衛生大會所享有的身分」
德國及英國則以間接發言方式支持台灣,德國衛生部長史巴恩(Jens Spahn)說,全民均健意指世界地圖上無被遺漏之處,全球健康所面對之挑戰不因國界止步,因此WHO應成為所有相關夥伴平台。
英國衛生部副部長布萊克伍德(Baroness Blackwood)指出,全球化導致健康危機蔓延速度加快,將相關政府納入世衛組織更顯其重要,共享其處理全球健康安全議題寶貴經驗及專業。
即便中國對台打壓不斷,今年國際聲援台灣的聲浪並未停止。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表示,今年共有秘魯、厄瓜多、智利、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的國會議員,以及波海三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的國會議員表達支持台灣參與WHA的立場。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告,已收到14個國家提案,要求將「邀請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WHA」列入議程,17個友邦中瓜地馬拉及尼加拉瓜並未提案。

根據公告,貝里斯、吐瓦魯、諾魯、史瓦帝尼、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帛琉、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宏都拉斯、巴拉圭、索羅門群島、海地、聖文森與聖露西亞等14國提交的建議,要求將「邀請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一項補充議程項目列入議程。
WHA的閉門總務委員會議上,友邦史瓦帝尼與宏都拉斯為我方發言,中國和古巴持反對,最終總務委員會建議不納入議程。在下午進行的大會上,友邦再度提出要求,會議進入「22辯論」。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首先發言。他老調重彈提出「一中原則」,強調台灣參與WHA需通過兩岸協商處理,民進黨執政後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參加世衛大會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
為台灣發言的是友邦馬紹爾群島及聖文森,中國及巴基斯坦發言反對,各有3分鐘發言時間,大會最終仍依總務委員會建議,不列入議程。
馬紹爾群島衛生部長卡內克(Kalani Kaneko)發言表示,在場各位代表的國家大多有自己的憲法,保護國民權利,WHO也是一樣。194847日生效的WHO組織法規定,WHO成立目的是要打破藩籬,且要把人民置於優先,而非政治,這個立場中立的機構要確保每個人都有權享有健康,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情況而有差異。
他表示,WHO無視於台灣2300萬人民的基本權益,不讓台灣參與全球衛生體系,違背WHO組織法。台灣是連結東北亞和東南亞的重要交通樞紐,有數十萬國際移工在台灣工作,台灣是重要的國際交通要道,台灣若爆發任何疫情,將影響全世界,SARS就是付出極大代價的教訓。
卡內克表示,將台灣排除在WHO之外將形成重大缺口。他呼籲將政治歧見放在一邊,把世界利益列為優先,為維護所有人健康,需要將台灣納入WHA,並在最後以「Yes,Taiwan can help」,鏗鏘有力作結。
聖文森衛生部長布朗(Luke Browne)指出,中國並未對台灣行使主權,台灣從來不是中國一部份,這兩個是獨立且不一樣的政府,邀請台灣以觀察員參與WHA,既不是非法也並非不符合世衛決議,台灣以前能以觀察員參與,現在無法參與,原因就是北京不喜歡現在台北的政府。
布朗高聲表示,「如果台灣真正屬於中國的一部份,那為什麼之前要做為觀察員來參加呢?就像聖文森難道會做為一個觀察員來參加嗎?」一中原則應只能夠依據共同的歷史及文化來看,尊重2300萬人健康福祉,應該邀請台灣參與。
馬紹爾群島及聖文森代表發言結束後,現場響起掌聲。但主席最後仍裁示「邀請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WHA」不納入議程。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在日內瓦舉行國際記者會,總統蔡英文錄影致詞,表明台灣有能力和意願,為全球健康貢獻更多心力,她也在臉書分享影片並強調,「再怎麼打壓,都阻止不了台灣走向世界的決心」。
蔡英文說,世界衛生大會(WHA)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雖然在中國刻意阻撓下,台灣無法正式出席WHA,不過,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照樣率團前往日內瓦,透過一場又一場雙邊會議,和國際夥伴分享台灣的醫療公衛專業。

她說,運用科技,透過影片,她也在日內瓦向國際媒體公開發聲,表明台灣完全有能力和意願,能貢獻更多心力來因應全球健康挑戰。「我是台灣總統蔡英文,這個星期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團,將在日內瓦討論如何強化全球衛生安全,但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通力合作。」
蔡總統說,要建立一個真正的世界衛生體系,必須將台灣包含在內,我們有能力,有資源也已在國內外各地盡我們的一份力量,讓世界成為更健康的地方。台灣2300萬人有全世界最優質的全民健保制度,許多醫療專業人員離鄉背井到海外服務,與世界各國分享專業。
蔡總統表示:「我們非常願意貢獻更多心力,來因應全球健康挑戰。遺憾的是,台灣今年也未獲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排除我們是很不當的,世界衛生體系不該被單一國家的政治意圖所牽制,儘管如此,我們仍會為全球衛生安全貢獻心力。」
除了官方單位,台灣民間發起的「台灣世衛外交協會」也在日內瓦現場,今年也達成一項創舉,就是將台灣醫療與公共衛生的成就內容「實體電子化」,並透過名片版與國際人士交換,掃QR碼就可以閱讀。
去年還只有核心紙本挑選台灣最能回應WHA5項核心內容,今年不但回應了16項議程,還主題化易讀版呈現。
團隊也表示,遇到很多來自西班牙、印度、菲律賓、加拿大、美國洛杉磯的醫療專業人員,也有很多法國、德國的其他專業領域、非醫療居民如經濟學家、會計師等等,更多不是說英文也的人,還有交流到杜瓦那(Vamuatu)駐日內瓦代表夫人,她說對台灣的展覽印象很深。
【相關憲法條文】
141
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
157
國家為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及公醫制度
【心得評論】
我國在外交領域,一切都仰賴中國鼻息,而中國在蔡政府上台後,對台灣的態度轉趨保守,在國際上,不論議題一昧打壓。我認為在WHA這種對政治牽扯較少的領域,中國不分緣由的將台灣屏除在外,實屬有些過頭,本的來說汶川地震時台灣也沒少出力,沒有因為兩岸緊張情勢而厚此薄彼援助日本,對中國事務隔岸觀火。再說,台灣的健保制度一向是一大驕傲,歷年來我國也常派代表團到相對落後的世界角落進行人道援助,雖然說也是種外交手段,但也算是貢獻一份心力了。
台灣這次仍然無法列席WHA,但我們那些經過多年風雨留下的友邦仍願意替台灣發聲,冒著牴觸中國的風險,雖然都只是些國際上的小角色,地位卑微。另外歐美大國也有對台灣的缺席表示嗟嘆,我想可能畢竟相對於中共,台灣還是一個民主國家,有歐美肯認的元素在。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政一B 劉威麟 (2-6)補


姓名:劉威麟
班級:政一B
學號:07114205

【標題】力推新南向 外交特考首增泰文馬來文組

【發稿時間】2019/05/04 15:13
【出處】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5040112.aspx

【內文】

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外交部表示,為增加相關重點國家語言人才招募,今年外交特考首度提報泰文及馬來文語組職缺;另外,為擴充國際法人才庫,今年也首次增設國際法組。

108年度外交特考將於108528日至66日開放網路報名。外交部日前在臉書貼文表示,今年將擴大招募外領人員,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韓文、俄文、義大利文、土耳其文、馬來文、泰文、越南文、印尼文等14種語組。另外,今年也特別新增國際法組。

有關今年外交特考的規劃,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對中央社記者表示,新南向政策為目前外交工作重點,為增加相關重點國家語言人才招募,今年除持續招考原有的印尼文、越南文等語組職缺各1人,並首次提報泰文、馬來文語組職缺各1人,以擴充東南亞語言人才庫。

新南向政策共有18個目標國家,包括東協10國、南亞6國以及紐西蘭和澳洲。

另外,李憲章表示,外交部經通盤考量整體人力供需、駐外館處人力配置等因素,今年也提列去年未提報的阿拉伯文及韓文語組職缺各2人,以及俄文、義大利文語組職缺各1人。

除了新增語種外,今年外交特考也新增設國際法組。李憲章說,有鑒於國際新興議題及台灣對外洽簽條約協定的種類與數目日漸繁多,各項合作項目都需要國際法專業人才協助檢視草案、參與談判。

因此,他指出,外交部經審慎評估研議,決定在今年增設國際法組並提報3名職缺,以擴充國際法人才庫,未來也將視業務需要、職缺情況,招考具備國際法專長的外交領事人員。

根據目前規劃,今年外交特考將於97日至8日舉行第一階段筆試,1221日至22日進行第二階段口試。

【相關憲法條文】

85: 公務人員之選拔,應實行公開競爭之考試制度,並應按省區分別規定名額,分區舉行考試。非經考試及格者,不得任用 。

 心得評論】

為了配合政策的演進,國家必須招募更多不同領域的人才以因應更多的改變。馬來文、土而其文等過去極為冷門的語言,如今也成為了在外交政策發展上重要的一環。這也再次證明了在現代的環境中,光具備英文能力已經是不夠的了,唯有同時擁有多國語言能力,才能在人群中展露頭角。



政一B 劉威麟 (2-8)補

姓名:劉威麟
班級:政一B
學號:07114205

【標題】外交部:中國從國際組織內部阻撓台灣參與
【發稿時間】2019/05/05 11:26
【出處】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5050028.aspx

【內文】

外交部表示,中國近年積極爭取擔任國際組織的要職,從內部阻撓台灣參與,也威嚇其他國家不能助台;部分國際組織因秘書處或會員國受中國施壓,迄今仍無法正面看待台灣參與訴求。

吳釗燮明天將赴立法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報告「因應外交新局勢,國際聲援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之挑戰」。

外交部報告指出,中國對台灣國際參與打壓力道與日俱增,並強迫相關國際組織拒絕接納台灣參與,情勢漸趨嚴峻。政府將持續秉持「踏實外交、互惠互利」思維,推動參與國際組織的工作,使國際社會及輿論,普遍了解台灣所遭受的不當待遇。

外交部表示,台灣爭取國際聲援所面臨的挑戰,主要是中國運用其在國際場域影響力,不當打壓台灣。中國近年積極爭取政府間國際組織的要職,意即在影響該國際組織的運作。國際社會對此發展高度關切,美國會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以及New American雜誌,今年相繼發布調查,指中國利用不當勢力,從國際組織內部阻撓台灣,也威嚇其他國家不能助台。

外交部說,部份國際組織因其秘書處或會員國受中國施壓,迄今仍無法正面看待台灣參與訴求及可為貢獻,甚至迎合中方主張,曲解其規章或決議阻台參與,讓台灣訴求無法獲得公正處理。外交部會持續向國際社會重申,中國不能代表台灣,只有在台灣經民主程序選出的政府,才能代表2300萬人民。

外交部指出,未來加強爭取國際聲援的做法,包括持續爭取有意義參與,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透過分享台灣發展經驗、與友邦及友好國家雙邊合作等,持續做出具體貢獻,並透過友邦及理念相近國家協助,爭取在聯合國體系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的參與。

外交部說,也將緊密與友邦及理念相近國家溝通聯繫,凝聚友台力量,指出中方的無理蠻橫做法,以提高理念相近國家對中方打壓行為的警覺性,結合各國影響力,及時在相關國際組織助台,抗衡中國對國際組織所施加的政治壓力。

此外,外交部會積極尋求參與數位、外交、海洋資源等領域的新興議題,爭取更多國家的認同;運用新媒體與自媒體等多元、創意文宣,促使國際瞭解台灣參與需要,建構全球草根支持力量,將網友的每一次點擊,都轉化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所受到的關注與支持。

【相關憲法條文】

53 : 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

107 : 左列事項,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
  外交。
  國防與國防軍事。
  國籍法及刑事、民事、商事之法律。
  司法制度。
  航空、國道、國有鐵路、航政、郵政及電政。
  中央財政與國稅。
  國稅與省稅、縣稅之劃分。
  國營經濟事業。
  幣制及國家銀行。
  度量衡。
十一  國際貿易政策。
十二  涉外之財政經濟事項。
十三  其他依本憲法所定關於中央之事項。

 心得評論】

來自中國的打壓是我國長久以來在外交上遭遇難題的最大因素。自2016年以來,我國失去了5個邦交國,目前的邦交國僅存17個。也許有人認為失去這些對台灣發展沒有多大影響力的邦交國根本是不痛不癢,但邦交國減少所帶來的衝擊卻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隨著邦交國減少,中國將有更多的藉口,對我國進行更加激烈的打壓。

撇除來自中國的威脅,一旦發生雪崩式斷交,邦交國一個一個被挖走,危機感便會產生。一旦人心不安,股市震盪、甚至引發移民潮都是可以想像的,在國安與經濟方面都將產生莫大的影響。

政一B 劉威麟 (2-9)補


姓名:劉威麟
班級:政一B
學號:07114205

【標題】談陳水扁在台北監獄待遇 柯文哲哽咽:不文明

【發稿時間】2019/05/05 17:22
【出處】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5050100.aspx

【內文】

前總統陳水扁首部口述歷史回憶錄新書發表會今天舉行,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他難忘陳水扁在龜山監獄受到的待遇,「不是一個文明國家該做的事」,他一度哽咽、目眶紅。

「堅持—陳水扁口述歷史回憶錄」下午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舉行新書發表會,柯文哲、陳水扁與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進行小型座談,而前考選部長林嘉誠、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前民進黨立委藍美津、民進黨立委柯建銘皆出席。

柯文哲致詞時說,他曾當過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召集人,也曾到「龜山監獄」(位在龜山的台北監獄)探視陳水扁,講到此處,他數度哽咽,甚至目眶轉紅,一度無法言語。

柯文哲說,陳水扁在龜山監獄的待遇不是一個文明國家該做的事,「對一個卸任總統不需要這樣處理,也不要說虐待,對待方式不是很好」,他說,陳水扁會有嚴重的身心症,跟龜山監獄惡劣的環境有關。

他表示,他贏得2014年選舉後,就交代文化局要替陳水扁做口述歷史,「我個人理念,發生在台灣島上的一些事情,不管是怎樣,終究是歷史一部分」,只是當時仍是馬英九執政時期,所以陳水扁有所顧忌,不太願意接受訪問。

柯文哲說,直到2016年,總統蔡英文贏得選舉,陳水扁才願意接受訪談,至於為何到最近才出版,是因2018年適逢選舉,他表示,前陣子到高雄拜訪陳水扁時,還向陳水扁說「台灣每次選後就是下次選前」。

柯文哲說,若台灣社會能用開放心態來看待,整個台灣社會會比較好,「發生在台灣島上一切,是台灣歷史一部分」,他說,「堅持—陳水扁口述歷史回憶錄」以陳水扁個人角度看這段歷史,但每個人看歷史都會有不同想法。

他表示,「史料判讀只是記錄這段歷史,有更多認識更多了解,台灣意識形態抗爭可以愈來愈少。

台北文獻館長詹素貞致詞時表示,在這本書的製作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想深刻了解歷史就必須去請教、聆聽在那段歷史中的人,這本新書共20萬字、陳水扁口述部分約13萬字,這些都是歷史的切面。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說,此書從無到有的過程她一路上都有參與,認為採訪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很有經驗、受訪者陳水扁則口齒清晰、記憶非常好,身為此書的審查人,很開心結果如此圓滿。

【相關憲法條文】

7 : 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22: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

52: 總統除犯內亂或外患罪外,非經罷免或解職,不受刑事上之訴究。

 心得評論】

人權與司法公正,似乎因為政治立場,而有了不同的見解。有人覺得司法與整個國家機器在追殺陳水扁一家,侵犯他的人權;其他人則認為司法對陳水扁太客氣,跟這種人講什麼人權?

憲法雖有明文:「中華民國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政治人物或公眾人物,由於擁有龐大的資源、能力,他們的人權往往遠比一般民眾或弱勢群體來的穩固。真正需要人權倡議者站出來捍衛的是那些主流社會忽略甚至敵視的邊緣群體。

因為今天權利受到侵害的是陳水扁,因此才會有了今日的討論,倘若受害著事如你我一般默默無聞的平民百姓,他們的悲鳴,他們的呼救,又是否會被他人所關注呢?

或許陳水扁曾犯下不可赦免的過錯,但如果今日的案子,能夠喚醒我國司法人權的進步,進而保障更多弱勢無力的被告,那陳前總統也算是贖罪於萬一了

政一B 劉威麟 (2-10)



姓名:劉威麟
班級:政一B
學號:07114205

【標題】台灣三挑戰 何清漣:政治安全才有經濟成長
【發稿時間】2019/05/05 19:41
【出處】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5050167.aspx

【內文】

中國旅美學者何清漣5日在座談會表示,2020年台灣人民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選出既能保障台灣政治安全,又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總統。她也強調,「唯有政治安全,才會有經濟成長」。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由通訊傳播協會5日舉辦「面對險惡的2020,台灣如何妥善因應?」座談會,何清漣在會中做了上述發言。

何清漣認為,2020年台灣將面臨3項挑戰,首先是中國對台灣總統大選的干預,即使具體的手段還未定,但中國一定會出手干預明年大選。

她指出,中共透過自己的傳媒系統讓「韓流」發酵,將韓國瑜塑造成台人屬意的總統人選;同時,邀請韓國瑜進入港澳兩地的中聯辦,形同對韓國瑜做出強烈的政治背書。

對於日前郭台銘表態參選總統,何清漣認為,相較韓國瑜,郭台銘本身擁有更多資源,可能不會完全聽命於北京;加上中共應不樂見郭台銘近期赴美向川普示好的行徑,未來要如何修補與北京的關係,是郭台銘和國民黨要思考的問題。

她也表示,未來進入總統大選後,從台灣「紅色媒體」的風向,大概就知道中共屬意的人選是誰。

其次是美國的態度。何清漣表示,美國的對華政策分為對中國較溫和的「擁抱熊貓派」,和較為強硬的「屠龍派」。過去20年,前者主導了美國對華政策,但在2017年逐漸失勢,轉而由「屠龍派」出頭。

但她提醒,若2020年美國民主黨重回執政,「屠龍派」還能否得到重用,值得台灣關注。

最後,何清漣認為,如何選出既能保障台灣政治安全,又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總統,是2020年台灣人民面臨的最大挑戰。

她指出,僅僅強調民主的好處是不夠的,蔡英文總統應該清楚闡述台灣民主的威脅來自何方,和保護台灣的具體措施。

何清漣強調說,「唯有政治安全,才會有經濟成長」,台灣人應認知到自己的一票,在明年大選中至關重要。

【相關憲法條文】

17 : 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

46 : 總統、副總統之選舉,以法律定之。

137 : 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
國防之組織,以法律定之。

 心得評論】

2020年的總統大選,對於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或許有人仍舊認為中國的打壓是錯覺,或許仍舊有人認為統一是假議題,但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我們漸漸的能從種種跡象中看出中國的勢力正在滲透我們的生活之中,並影響我們的決策。

無論是外交打壓,抑或是無形的資訊戰,中國對我國的威脅正日益增加。在思考著如何讓台灣經濟起飛,如何讓台灣人民發大財時,我們更應懂得保護我們現有的價值。「唯有政治安全,才會有經濟成長」,切勿等到失去了,才了解過去所擁有的一切是何等珍貴。經濟固然重要,但少了民主、少了平等,即便家財萬貫,生活水準也不會獲得任何改善。


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政一B 劉威麟 (2-7)


姓名:劉威麟
班級:政一B
學號:07114205

【標題】言論自由日 蘇揆:捍衛台灣人自由講話權利
【發稿時間】2019/04/07 13:00
【出處】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4070077.aspx

【內文】

今天是言論自由日,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近來台灣面臨敵國假資訊、假訊息、收買言論的超限戰,政府會加緊腳步,為捍衛自由講話的權利而努力。

黨外政論雜誌「自由時代週刊」創辦人鄭南榕為了爭取100%的言論自由,198947日在雜誌社內自焚身亡。行政院在201612月將4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以紀念鄭南榕。

行政院臉書粉絲團上午發文表示,曾經有幾代人追求言論自由,不惜犧牲的堅持,才有今日台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紀念言論自由日,一起傳承守護民主與自由的價值。

蘇貞昌上午透過官方LINE群組表示,言論自由日代表好幾代台灣人為追求言論自由奮鬥不懈的堅持與意志。近來,台灣面臨敵國假資訊、假訊息、收買言論的超限戰,政府會加緊腳步,為捍衛自由講話的權利而努力。

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在臉書發文說,台灣在追求民主與自由的路上,所遭遇的威脅,從國民黨的威權統治,變成中國施加越來越強烈的壓力;只有保衛台灣的主權,才能保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年初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談話,再看看香港的現況,相信台灣人民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一國兩制。

內政部也在臉書發布影片,以幽默的方式回顧過去的戒嚴時期與言論自由日由來。內政部表示,言論自由的爭取相當不容易,但失去它卻可以很快速。民主與自由,需要眾人的守護才能茁壯;民眾也需要民主與自由,才能生活得更加自在、更加有尊嚴。

內政部指出,今天不僅是言論自由日,也是鄭南榕為言論自由殉道的日子。衷心期望大家能更瞭解,前人為言論自由所付出的巨大代價,更期望大家能體認到言論自由的價值。

【相關憲法條文】

11 : 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22 :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

23 : 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心得評論】

鄭南榕,《自由時代》周刊的創辦人,因於1988210日在《自由時代》刊登「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而收到了涉嫌叛亂之法院傳票。198947,鄭南榕引火自焚,結束了71天的自囚。而這,也正是言論自由日的由來。

隨著這起悲劇的發生,人們開始意識到了言論自由的重要,並發起了種種社會運動,最終於19925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修正條文。言論自由的花朵終於在人們的努力下,於這片土地綻放。

而在今年的47台大、政大等學校,聯合了全國近50個團體發起了「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的聯署,希望能導正特定媒體偏頗、造神與造假新聞不斷的現象。

或許鄭南榕的去世離我們已距離久遠;或許言論自由於我們這個世代已如同呼吸一般理所當然。但對於言論自由的捍衛,我們仍舊不能有絲毫怠慢。「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事了」當言論自由受到威脅與濫用時,能保衛其價值的,也只有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