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羅本信
學號07114230
班級:政一B
[標題] 中美確定要「邊打邊談」!25%新關稅正式生效,中國宣布「採取必要反制」
但川普改口:談談看吧,中美可能達成協議
[來源]風傳媒
[內文]
中美貿易第11輪磋商9日正式恢復,趕到華府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方談判主將劉鶴表示,他是「帶著誠意而來」,希望不要因為加稅讓全世界都受傷。不過在首日談判結束後,美國並未改變加稅的態度與決定,針對價值2000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的25%關稅,仍在美國時間10日零時1分上路,但中美貿易磋商也會繼續進行。不過這筆25%關稅真正開徵的時間點,需待10日離開中國的出口商品到了美國才開始起算,因此這段時間(若走海運約需時三周左右)勢必成為中美加緊談判的緩衝期。
在美國對中國商品課徵的新關稅生效後,新華社也隨即刊登〈中方關於美方正式實施加徵關稅的聲明〉:「中方對此深表遺憾,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正在進行中,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通過合作和協商辦法解決存在的問題。」但何謂「必要反制措施」,新華社在這份聲明中並沒有解釋。
中美貿易磋商的中方貿易代表劉鶴,在進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前與媒體打招呼。(美聯社)
劉鶴9日下午5時走進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馬努欽展開第11輪中美貿易磋商,雙方也共進晚餐。但在第一天的90分鐘談判結束後,雙方代表都沒有對媒體透露談判內容,美國也沒有改變加徵關稅的決定。
不過劉鶴在走出辦公室時接受央視專訪時說,他是「本著誠意來到這裡,希望雙方能夠以坦率和理性的方式解決分歧」。劉鶴說:「我這次來,頂著壓力,就是表示了中方最大的誠意,而且想坦誠地、自信地、理性地解決中美面臨的一些分歧或者說不同。我認為是有希望的。」他強調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加稅對雙方都不利,也會讓全球受到傷害。
到底25%關稅何時開徵?還有好幾個星期啦!
雖然10日開徵25%的關稅已不可免,但根據《聯邦政府官報》(Federal Register)8日預告的實施細節,10日凌晨零時1分針對中國進口商品開徵的25%關稅,並不是時間一到,就對列管的中國進口商品開始徵收,而是要等到10日零時1分之後離開中國港口的貨物抵達美國之後,才適用25%的新稅率。由於中國出口的大部分商品都是走海運,美聯社分析,中美之間跨越太平洋的船運通常需時三到四周,這也意味著美國真正開徵25%關稅的時間點,其實延後了將近一個月。
高盛集團認為,川普政府的態度相當於為開徵高關稅設下緩衝期,也等於給了中美代表額外幾個星期的談判時間,這是一個或許能催生最終貿易協議的「軟」期限。其實在8日的貿易磋商開始前,川普特別在白宮對媒體強調,他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那裡收到了一封「非常美好的信」。川普說他有可能跟習近平通電話,中美也確實還有機會達成協議,但關稅還是會「如期開徵」。美股9日雖然開低,但在川普表示「收到習主席的信」之後,股市跌幅明顯收斂,道瓊工業指數終場收跌138.97點(跌幅0.54%),報25828.36點。
關於習近平寫給川普的信,川普只說習近平表示「讓我們一起努力,做成一些事情」,但他也對媒體強調,是中方自己想回華盛頓談判的。不過關於路透揭露的中方全面反悔已談好的協議草案,川普在記者會上並沒有多談,只說中國想要重新談判是不行的;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9日則間接否認路透的報導,他說中國最近被貼上很多標籤,但「中方重信用守承諾,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
可能還會有第12輪、第13輪談判!
此外,中國與美國究竟在哪些部分還沒有談妥,目前外界也不得而知。知情的美國官員對媒體表示,美方堅持的一個重點是雙方達成的任何協議,都必須有嚴格的執行機制,因為中方過去一再未能履行承諾。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凱文・布萊迪也對媒體表示:「中國騙太久了,現在是跟中國達成正確的貿易協議的時機。」
2019年4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會見中國貿易談判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AP)
理論上,中美貿易戰在10日凌晨零時1分後進入新階段:在開徵時間點之後離開中國的貨物將適用25%關稅,而且川普9日再次強調,將向貿易戰尚未涉及的剩下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也同樣徵收25%關稅。川普說,如果中美無法達成協議,那就「回到以往的模式:自己的商品自己生產」。
不過這筆25%關稅真正開徵,還是要等到10日離開中國的貨物抵達美國。等這批貨幾個星期後到了美國,只要劉鶴與萊特希澤、馬努欽能在那之前談出結果,這筆關稅其實也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如果最後還是沒能談成,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說:「我們用經濟模型的計算結果是,如果美國把來自中國2000億美元出口產品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中國也實施相應的反制,對中國GDP增速的負面影響在0.3個百分點左右,屬可控範圍。」
路透引述瞭解談判進展的消息人士說法,表示由於中國對草案的改變幅度太大,除非是中國收回自己的全部要求、或者是美國全盤接受—這兩者似乎都不太可能,否則可能雙方可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文本修改。不過在美國已經給出加稅的緩衝期之後,雙方勢必加緊談判腳步,那麼6月在日本舉行的G20會議,很可能是川普與習近平大和解、進而簽署協議的場合。
[相關憲法條文]
第 38 條
總統依本憲法之規定,行使締結條約及宣戰、媾和之權
第 43 條
國家遇有天然災害、癘疫,或國家財政經濟上有重大變故,須為急速處分
時,總統於立法院休會期間,得經行政院會議之決議,依緊急命令法,發
布緊急命令,為必要之處置。但須於發布命令一個月內提交立法院追認
。如立法院不同意時,該緊急命令立即失效
[心得]
中美兩國大戰,不論是軍事上的競賽或是正在進行式的貿易戰,都是中國崛起的必然過程和自身行為的必然結果。中國政府極其不重視智慧財產權,這可從仿冒品多從中國流出可得知,甚至許多仿冒的品牌在中國進行訴訟官司中成功贏得官司,而原品牌反倒要退出中國市場害賠償,以喬丹體育和正統的美國喬丹牌的訴訟中中國的法院明顯偏袒本國廠商,抄襲程度之大,已可明顯看出,但中國的法官卻不採用這項明顯的證據,才下此不公正的判決。或如眾泰汽車的新款休旅車和保時捷的某款休旅車幾乎無法分辨差異,但中國政府仍然不制止。另外中美大戰對我國的股市和進出口影響重大,政府須注意不影響名聲物價,讓影響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