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政一B 古馨怡(2-2)


姓名:古馨怡
班級:政一B
學號:07114244

標題: 香港大學昨日來台舉行大學入學面試,祭出最高340萬元全額獎學金招台生。

出處: 20190303 04:10 中國時報 
李侑珊/台北報導


內文:
香港大學昨日來台舉行大學入學面試,祭出最高340萬元全額獎學金,可涵蓋在港求學學費及生活費,去年共有5名台灣學測滿級分申請成功,但入學門檻高,不同於多數大陸及香港的大學,招收台生以學測成績為主,港大則將學測分數列作參考,以雅思與托福成績為主,多名港大台生建議學弟妹,如想赴港大就讀,務必提早培養全方面就學能力。
港大表示,2018學年度收到約370名台生的入學申請,人數較2017學年度增加35%,經嚴格篩選,最後錄取26名台生,其中5人為學測滿級分,並申請到校內明德學子獎學金,金額最高可達新台幣340萬元,足以支應在港就學期間費用。
至於今年的入學標準,校方強調,如果以學測成績報考,學測4門科目(必須包含國文、英文與數學)要達到56級分或以上,但這只是基本條件,另外還要滿足英語及各科系指定招生條件。
畢業於武陵高中的張大川,現為港大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大一學生;他提到,高中時便決定要赴海外就讀大學,所以沒有申請台灣的大學,去年學測考完,便以75滿級分,同時申請上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系,但考量到香港不只接近大陸,且與英國關係緊密,國際交流機會多,最後決定赴港大就讀,也成功申請到明德學子獎學金。
另一名畢業於台南一中的學測滿級分徐亞呈,現為港大工程學院大一學生。他提到,大陸力推「一帶一路」政策,因此身邊有不少同學來自中亞,其中還包含吉爾吉斯人,「這就是在香港求學的優勢,能帶給我文化刺激。」
不過,兩人也坦言,在港求學一開始都有「撞牆期」,特別是要閱讀英文論文以及以英語寫作,確實要花時間適應,建議有意報讀港大的台灣學弟妹,務必盡早培養全方位能力。


相關法律條文:
【相關憲法】
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
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
六歲至十二歲之學齡兒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其貧苦者,由政府供給書籍。
已逾學齡未受基本教育之國民,一律受補習教育,免納學費,其書籍亦由政府供給。
各級政府應廣設獎學金名額,以扶助學行俱優無力升學之學生。
全國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機關,依法律受國家之監督。
國家應注重各地區教育之均衡發展,並推行社會教育,以提高一般國民之文化水準,邊遠及貧瘠地區之教育文化經費,由國庫補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業,得由中央辦理或補助之。
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二十五,在市縣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設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產業,應予以保障。
國家應保障教育、科學、藝術工作者之生活,並依國民經濟之進展,隨時提高其待遇。
國家應獎勵科學之發明與創造,並保護有關歷史、文化、藝術之古蹟、古物。
國家對於左列事業或個人,予以獎勵或補助:
一 國內私人經營之教育事業成績優良者。
二 僑居國外國民之教育事業成績優良者。
三 於學術或技術有發明者。
四 從事教育久於其職而成績優良者。


心得與評論:
文中提到去香港讀書可增加國際交流,且香港大學也願意提供高額獎學金還有生活費給赴港求學的學生,這也許是台灣的大學所要反省的,許多優秀學生不願意留在台灣,就算家中經濟能力不好國外大學也有高額獎學金,四年下來甚至比在台灣讀書還便宜,也可以和許多國外學生老師多做接觸交流,藉此提高自己的國際觀,為何在台灣不能提高自己的國際觀呢?走在大學裡,外籍生是少之又少,想在學一堂課上遇到更是困難,雖不能說每間大學都這樣,但這是普遍的情形,也許教育部可以多多鼓勵國外學生來台交流,或是讓台灣學生去體驗一下國外大學的課程,並提供適當地的補助,讓家境普通的學生也能更加國際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