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政一B 林昀毅(2-3)


姓名:林昀毅
班級:政治一B
學號:07114202

【標題】北韓選票上只有一人 膽敢不同意警察立刻上門
【發稿時間】2019-03-10 22:26
【出處】聯合報

【內文】

BBC報導,在北韓最高人民會議議員選舉中投票,是北韓17歲以上人民的義務,由於採同額選舉制,選票上只有一個名字,別無選擇,選民拿到選票後,最好直接投入票匭,要是膽敢拿到一旁的圈票遮屏私下投票,會立刻引人懷疑。

駐首爾北韓事務分析家特爾泰斯基說:「為了表現忠黨愛國,選民最好早早去投票,所以投票所應該要有長長的人龍。」

選民拿到選票後,理論上有權在唯一候選人名字上打叉,表示不同意,不過特爾泰斯基說,要是有人膽敢這麼做,秘密警察就會上門。

投票完成後,選民最好參加投票所外的慶祝活動,慶幸自己有資格投票選賢與能。專門報導北韓新聞的網站「北韓新聞」分析家李民英說:「北韓國營媒體把投票定位為值得慶祝的活動,每個投票所外都有人歡欣鼓舞。」

由於投票是義務,北韓當局常把投票當成人口普查,監控選區人民的動向,如果有選民沒現身,可能已經逃往中國大陸。

大約七百名議席中,執政勞動黨占絕大多數,少數分配給兩個小黨「朝鮮社會民主黨」與「天道教青友黨」。這兩個小黨都與勞動黨結盟,基本上不運作,只設有宣傳用的小型辦公室。

投票截止後通常還要幾天,當局才會公布結果。首先,中選會通常會宣布投票率接近百分之百。第二,中選會通常會公布,金正恩選區的投票率和得票率都是百分之百。最後,每個當選人得票率都是百分之百。

協助脫北者的組織「自由北韓」研究與策略部門主任朴石吉說,對脫北者而言,「你投票選擇的人可能落選,而且直到開票前你都無法確定誰會當選,這種選制相當不可思議」。

【相關憲法條文】

第 17 條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

【心得評論】

        在現今的社會,主權在民,民眾透過投票賦予政府正當性似乎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在落實投票權中的普遍性與平等性前,也經歷了一段不小的波折。歐洲在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後,所產中產階級逐漸成為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渴望參與國家政務,並企圖改變專政政權與貴族政權,法國大革命便是最佳的例子。然而,即便專政政權逐漸式微,但仍並非所有人皆可參與政務,例如只有大多數有一定資產的男性才得以參政,而女性獲得投票權則是在一戰後才逐步獲得。 歐洲的民主是走過將近200年的努力才發展至今日的成果,但放眼全球,仍有一大部分國家仍活在專制的壓迫中。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躍進,專制慢慢的不再受人民所鄙視,視乎還有那麼一點嚮往。但有趣的是,即便行事風格極為專制的國家仍打者民主的口號來替自己的行為背書,例如中國採取有限制的民主和文中北韓只能投給一人般,民主視乎變成一種躲避政治責任和行使迫害人權政策的工具。因此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才是實施真正的民主,而非口號上或體制上的民主。就納粹德國為例,即便制度在怎麼完美,若當政者心術不正,仍可能將一個民選總理推上帝位,使得百年來的努力毀於一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