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政一B 蔡忻芫(2-2)

學號:07114218
班級:政一B
姓名:蔡忻芫

【標題】

司法改革 為何不成功?

【出版時間】

2019-02-28 23:53

【出處】

聯合報 劉孔中/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法學教授

【內文】
中正大學最新民調顯示,國人對法官的信任度只有廿%,與總統府主導、司法院積極配合的「有感的司法改革」形成極大落差,卻呼應民意調查基金會去年十月對大法官信心的民調:只有二成五的人對大法官有信心,但有高達六成四的人沒有信心。

司法改革流於許宗力院長最不願見到的「書齋內的空論」事小,更嚴重的是,新的司法改革在許院長推動二年半以來,竟然只是印證許院長在二○一五年十月廿五日就任司法院長時就指出的司法危機:「社會對於司法的指責,日甚一日,對於法官的信賴度,每下愈況。這無疑是司法的嚴重危機,也是國家法治崩壞的前兆。」

司法該如何改革,為何不成功,已有太多探討,許院長幾乎完全推翻前任院長的司法改革主張,顯示往往不同價值信念及人生體驗,甚至諱而不顯的政治信仰,可能才是主導有權者司改走向的真正原因,至於「民之所欲」、說說罷了。

【相關憲法條文】
第 62 條
立法院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人民選舉之立法委員組織之,代表人民行
使立法權。
第 63 條
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
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權。
第 77 條
司法院為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之審判及公務員
之懲戒。

【心得評論】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人民遵循著法條而有規矩、有條理的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國家倚賴著法律得以順利運作。司法,乃國民奉行之圭臬。當人民陷入糾紛,而需要公正一方來主持正義時,司法將是人民最穩固的依靠。就以死刑來說,現實生活中也發生過手段兇殘,人神共憤的殺人案,但我們卻常聽到某某某法官:「為保障人權⋯⋯」「本庭認為⋯⋯可教化」這個社會給我們的觀念是一命償一命,兇手必須受到最嚴厲的處罰。死刑的執行與否,或許因為每個人的社會價值觀不同而有所異議,判決結果也與法官之自由心證而有落差。但社會對司法不信任,人民對法官不信任,終將造成嚴重的司法問題。然而,改革一事是迫在眉睫,但是不是能徹底解決值得社會大眾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