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政ㄧB陳儀(12)


姓名:陳儀
班級:政一B
學號:07114231

【標題】: 時代雜誌2018風雲人物:捍衛真相的新聞人

發稿時間:2018 12 12
 出處: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6536782
【內文】:
《時代》雜誌以四個不同封面,呈現今年成為攻擊或殺害目標的記者,其中包括在沙特阿拉伯大使館遭殺害的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因為報導緬甸屠殺穆斯林而入獄的緬甸記者瓦隆(Wa Lone)及覺梭(Kyaw Soe Oo)的妻子、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創辦人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及馬里蘭州《首都報》(Capital Gazette)的員工。
卡舒吉是著名的沙特阿拉伯記者及政治評論家,專注報導沙國王室。今年10月,他進入沙國駐伊斯坦堡爾大使館後就人間蒸發。沙國當局表示,他們已承認卡舒吉是在大使館內遭到情報人員殺害,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下令殺害卡舒吉的幕後黑手,是經常遭到卡舒吉批評的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事實上,卡舒吉早以流亡美國,並為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撰寫專欄,當時到沙國駐伊斯坦堡大使館,是為了取得正式結婚所需要的文件。卡舒吉遭殺害事件,引發世界各國對沙國強烈譴責,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在國際一片譴責聲中,執意維護沙特阿拉伯。雖然美國中央情報局對此事的調查已經結束,認定沙國王儲薩勒曼,就是籌劃謀殺案的幕後主使者,但特朗普的的女婿庫許納卻告訴美國福克斯新聞台,美國中央情報局對卡舒吉遭殺害事件,仍在調查中。
美國馬里蘭州《首都報》
今年628日,一名槍手走進美國馬里蘭州《首都報》的辦公室,開槍射殺五名新聞編輯人員。案件調查人員表示,槍手2012年曾控告《首都報》誹謗,但案件後來遭駁回,因此長期對該報社感到怨恨。
雖然這起恐怖的槍擊案就發生在報社內,但該報記者盡忠職守,仍在停車場編輯寫稿,報紙隔天正常出刊,並放上五位喪生記者與編輯的照片。但當天的言論版則一片空白,悼念罹難的同事。
《時代》雜誌表示,這些新聞從業人員為了揭露真相,不畏恐懼,勇於向世界傳遞事實。瑪麗亞瑞薩曾經擔任CNN記者,2012年創辦了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專門進行調查報導,揭露政府及官員的貪腐行為。該網站曾發表多篇文章,公開批評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並質疑與「打擊毒品」有關的相關發言。杜特爾特稱該網站的新聞扭曲事實,並禁止其記者進入總統辦公室採訪。今年1月,Rappler被撤銷執照,在菲律賓引發新聞自由的爭議,11月時,瑪麗亞瑞薩與該網站被控逃稅,瑞薩表示,這是政府對於媒體持續的威嚇和騷擾。路透社記者瓦隆及覺梭路透社緬甸記者瓦隆與覺梭,被控反政府機密法,今年9月遭逮補入獄,判處七年徒刑。這兩名記者20179月針對10名羅興亞人遭緬甸軍方殺害事件進行調查,去年12月遭到逮捕,被控違反政府機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並在今年93日被判處7年徒刑。瓦隆與覺梭自始自終表示清白,並稱他們是遭到警方設計。該事件被視為對緬甸新聞自由的考驗。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曾被視為人權和民主的燈塔,因此案她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她堅稱兩人違法、判決結果與言論自由無關。
路透社緬甸記者瓦隆與覺梭,被控反政府機密法,今年9月遭逮補入獄,判處七年徒刑。這兩名記者20179月針對10名羅興亞人遭緬甸軍方殺害事件進行調查,去年12月遭到逮捕,被控違反政府機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並在今年93日被判處7年徒刑。瓦隆與覺梭自始自終表示清白,並稱他們是遭到警方設計。該事件被視為對緬甸新聞自由的考驗。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曾被視為人權和民主的燈塔,因此案她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她堅稱兩人違法、判決結果與言論自由無關。
過去有誰是《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
《時代》雜誌自1927年起,每年都會在年底選出當年對世界有巨大影響的人物,去年的風雲人物是「打破沉默者」,是一群揭露社會上存在的性騷擾和性侵事件的人今年讀者票選冠軍是韓國組合防彈少年團(BTS)。2014年的風雲人物,是勇敢對抗伊波拉疫情的醫護人員。2011年則是一名阿拉伯之春革命的示威者。1950年《時代》雜誌宣佈,獲選年度風雲人物的可以是個人、團體,或者也可能是事件與物品。因此隔年1956年匈牙利革命後,一群「匈牙利自由鬥士」獲選當年風雲人物,還有像是1966年的「25歲以下世代」,2006年則以電腦鏡面螢幕作為封面,風雲人物是「你」,代表資訊時代的每個使用者。

【相關憲法條文】
11                                                                                                
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22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
23                                                                                                
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
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相關法律條文】
世界人權宣言第1條:人皆生而自由;在尊嚴及權利上均各平等。人各賦有理性良知,誠應和睦相處,情同手足。
世界人權宣言第3條: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與人身安全。
世界人權宣言第5條:任何人不容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不人道或侮慢之待遇或處罰。
世界人權宣言第14條:一、人人為避免迫害有權在他國尋求並享受庇身之所。
【心得評論】
這次時代雜誌特別選取四個代表,在沙特阿拉伯大使館遭殺害的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因為報導緬甸屠殺穆斯林而入獄的緬甸記者瓦隆(Wa Lone)及覺梭(Kyaw Soe Oo)的妻子、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創辦人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及馬里蘭州《首都報》(Capital Gazette)的員工。都是因爲言論自由,被受到攻擊或迫害的人,因為他們勇敢的評論或發表那些別人不敢發表的,言論自由在許多國家是受到禁止的,政府可能為了掌控人民或是箝制思想,不過隨著社會進步,言論自由應該納入各國的基本法中,受到保障,不應該因為為了鞏固權力而使得人民基本權利受到傷害,也感謝新聞中勇敢地人民勇敢地報導,不過言論自由也不是想說什麼說什麼,應該適當,否則也有可能在道德上傷害到別人,或者是觸犯法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