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政ㄧB 陳姿文(11)

姓名:陳姿文
班級:政一B
學號:07114234
【標題】賴清德的「2030雙語國家」怎麼做?公務體系英語化、學校部分科目英語授課
【出處】12/6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9643
【內文】(中央社)行政院長賴清德今(6)日表示,推動「雙語國家」有助提升國家競爭力。根據國發會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將從落實政府公開資訊雙語化、培育公務人員英語力等8大策略方向推動。
賴清德在院會中針對「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報告裁示,這項藍圖與以往推動的雙語政策不同之處在於這次是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而非以往以考試為目的;重視提升國人英語力,而非僅有硬體環境的建置;盼帶動全民學習英語的風氣,而非僅針對學生。
賴清德表示,藍圖推動策略中,「推動教育體系的雙語活化」為重中之重,教育部務必儘速鬆綁相關法規,並於3個月內送立法院審議。各部會除推動針對業管客群的策略之外,公務人員應加強提升英語力,正副首長也應強化英語溝通能力,以利於第一時間透過國際媒體發布重要訊息。
教育部:部分科目用英語上課、開辦全英語師培
教育部長葉俊榮5日受訪表示,教育部配合行政院政策,努力推動雙語政策,重點是強化國家的英語力。在全球競爭時代,很多工作有英語實力會更好,但不要迷思在英文考幾分、背多少單字,若民眾能夠用英文說、用英文思考,更能讓台灣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
葉俊榮說,教育端的強化對國家英語力的強化非常重要,牽涉到法規鬆綁,以及對英語教學的改變,改變過去背單字、讀書考試,要把英語融入每一個教學領域,甚至有部分科目要用英語來教,如用英語教自然、用全英文上英語課,「讓教育端把英語當作是可以講、可以用,很重要」。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日前也宣布,配合「雙語國家」政策,預計108學年度開辦「全英語師資培育」,目前已有17所師資培育大學願意投入,最快3年後就能培育出具備全英語教學能力的教師。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鄭淵全表示,「全英語師培」有兩個目標,一是能在中小學的英語課用全英語授課,二是能用英語上數學、藝術等學科。參與的師資生,英語能力至少要達到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通過的標準,畢業前需通過中高級複試。
在大學階段,教育部要求參與「全英語師培」的學校,至少要有2門基礎課程用全英語授課,而師資生到中小學實習時,也必須有一節課採英語教學。獲得證書的師資生,未來在參與教師甄選時,可能獲得加分,將由各縣市依自身教育需求訂定。
《聯合報》報導,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表示,不反對強化英語教育,但在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擔心偏鄉跟都會的落差會更明顯,讓弱勢的更弱勢,變成教學M形化。他提出幾個值得思考的面向:
·   「是否會影響課程本質的學習效果?」以母語學習最有效率,改用英語教學會影響學生的理解程度,造成課程的學習進度變慢與內容窄化。
·   「是否有足夠的師資?」英語教學能力很難短期培訓達成,如何大幅增加具有英語教學能力的中小學教師,且顧慮受僱教師的工作條件和教學品質。
·   「是否有適切的環境?」語言重在實用,沒有語言應用的環境,學校的學習必然是事倍功半。還有文化貶抑的問題,政府希望像香港或新加坡採中英雙語並行,但兩者都曾被英國殖民。
·   「是否會造成弱勢的更弱勢?」合格英語教師幾乎集中在都會區,以致英語能力明顯呈現城鄉差距,且不易彌補。
·   「是否考慮科技進步?」目前已進步到文字、語言都可即時翻譯,且準確度極高,現在花費大量資源,要求每個中小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英語,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其他各部會:公務體系全面「英語化」
賴清德表示,為達成「2030雙語國家」的目標願景,各部會須善用現有資源,國發會不特別編列預算,但各部會可運用自己原有的預算勻支辦理。但教育部如需額外預算執行,可務實編列。
國發會表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有8大共同策略如下,另外政府招標文件內重要名詞標準化英譯(1年內達100%
1.        各部會官網全面雙語化(1年內達70%
2.        與外國人相關文書雙語化(1年內達50%
3.        公共服務場域第一線服務雙語化(1年內達60%
4.        落實政府公開資訊雙語化(建立英語資料庫平台,3個月內完成設置)
5.        與外國人相關法規雙語化(1年內達70%
6.        提升文教場館的雙語服務
7.        培育公務人員英語溝通力
8.        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考試及證照雙語化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於會後記者會表示,外國人士普遍認為台灣目前的英語環境在硬體上有相當程度,但台灣民眾的英語溝通力有所不足。因此,提升台灣民眾英語力有絕對必要,教育是重中之重,從法規鬆綁開始。
國發會表示,各相關部會的個別策略包括推動設立全英語電視台頻道、鼓勵公廣集團製播英語節目、增加廣播電台英語節目、營造友善雙語觀光環境、政府採購文件雙語化、重大案件與涉在台外國人士或外商的起訴書提供英文摘要內容、建議司法院對重大判決摘要英譯、建置科學園區與產業園區雙語友善投資環境、鼓勵企業提升英語力、提升勞工英語、強化醫療院所英語力、提升國軍人員軍事英語能力、提高新進涉外事務人員相關特考的英文科目比重等。
【相關憲法條文】
憲法第21條: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
憲法第59條: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應將下年度預算案提出於立法院。
憲法第63條: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權。
【心得評論】
我覺得英文固然重要,但「2030雙語國家」並不是一件簡單就可達成的事情,台灣並不像其他雙語國家擁有長期被英語系國家殖民的背景,故要達到雙語不是10幾年就可以完成的。但我認為這次政策很好的地方是不在拘束於硬體設備或考試成績,而是將對象不在侷限於學生,將重點放於口語表達和用英文思考。值得我們思考的點是我國會不會因為此政策,偏鄉跟都會的落差會更明顯,偏鄉的只會更偏鄉,另一個點是此重大的政策是否符合經濟效益,現今科技發達,翻譯軟體功能齊全可即時翻譯、準度也很高,我們是否有這個必要花費大量資源要求每個中小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英語。並不是提出一個口號或簡單的概念就能改變台灣,需要的是經過多次討論,或是專業學者的意見與看法,提出更詳細的政策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