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全台不到千人 原住民瀕危語言「孵」出維基
【內文】
撒奇萊雅語被列為原住民族瀕危語言之一,全台人數不到1千人,為建置族語維基百科,幾乎全族都動起來。推動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召集人督固.撒耘說,會講族語的人本來就少,要從會講的人中找到能寫的又更少,因此要用老人「接力」給年輕人的方式「合作生產」,也可藉此「練兵」,讓更多族人學習族語、上維基平台書寫。
目前撒奇萊雅語維基百科孵育場已經「孵」出3千3百多個條目,文字數已經超過100萬個字,以量來看,比很多已經正式認定的語言還要多。
「原住民語言要文字化是很痛苦的歷程。」督固.撒耘說,對於不習慣文字化的民族而言,要「書寫」相當困難,尤其能夠書寫的人又很少,因此必須採取「合作生產」的方式。會用電腦的年輕族人,族語能力都不太好,包括他自己在內,所以要靠語言能力好的老人家先講,再用接力的方式,換年輕人寫成維基百科的現代化話語。
督固.撒耘說,維基百科有太多現代化用語,包括知識、新聞、外來語等等,但老人家只會講部落常講的話,因此要先把現代化用語翻譯出來,再寫成文字。
督固.撒耘表示,一個頁面是一個條目,一個條目大概在200字以上,要有題目、內文和參考文獻。曾經花了一個禮拜,把「教育部」的中文條目翻成族語,因為教育政策、業務單位和業務內容都是現代化語言,要翻成族語相當困難、吃足苦頭。
另外一個大挑戰是維基百科「介面」族語化,一共需要翻譯8千多的項目,都是生硬的程式用語,「幾乎是部落一輩子用不到的字」,但還是會盡可能翻出來。
「族語維基百科可以讓語料保留、共享。」督固.撒耘說,透過語言文字化的方式,可以讓大量的語料保存在國際化網站,而且是一個共享的平台,只要有網路、電腦一定查得到,「假設有一天撒奇萊雅族不在了,至少文字還在。」
另外,也能讓族語文字化和現代化。督固.撒耘說,為符合維基百科的條目,就必須加速族語的現代化,未來也可能需要創新詞或是衍伸義等等,以增加族語流通和繼續使用的可能,「只有現代化,語言才可能走下去。」
督固.撒耘說,透過平台的書寫,讓更多族人學習族語,也可以讓更多非族人知道撒奇萊雅語的存在,更能跟國際或是其他大族的語言並列,對於民族的自信心有非常強的激勵。
【相關法律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
第22條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
〈世界人權宣言〉
第27條
二、人人對其本人之任何科學、文學或美術作品所獲得之精神與物質利益,有享受保護之權。
〈文化資產保存法〉
第一條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
〈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
文化多樣性與人權
第4 條 人權是文化多樣性的保障
捍衛文化多樣性是倫理方面的迫切需要,與尊重人的尊嚴是密不可分的。它
要求人們必須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特別是尊重少數人群體和土著人民的各種權利。任何人不得以文化多樣性為由,損害受國際法保護的人權或限制其範圍。
第 5 條 文化權利是文化多樣性的有利條件
文化權利是人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
的。富有創造力的多樣性的發展,要求充分地實現《世界人權宣言》第 27 條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 13 條和第 15 條所規定的文化權利。因此,每個人都應當能夠用其選擇的語言,特別是用自己的母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創作和傳播自己的作品;每個人都有權接受充分尊重其文化特性的優質教育和培訓;每個人都應當能夠參加其選擇的文化重大計畫生活和從事自己所特有的文化活動,但必須在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範圍內。
第 6 條 促進面向所有人的文化多樣性
在保障思想通過文字和圖像的自由交流的同時,務必使所有的文化都能表現自己和宣傳自己。言論自由,傳媒的多元化,語言多元化,平等享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科學和技術知識--包括數碼知識--以及所有文化都有利用表達和傳播手段的機會等,均是文化多樣性的可靠保證。
【心得】
Karel Vasak 根據人權發展的先後提出「人權三代論」,其中文化權被歸類為第二代人權。教科文組織《組織法》序言也表示「……文化之廣泛傳播以及為爭取正義、自由與和平對人類進行之教育為維護人類尊嚴不可缺少的舉措,亦為一切國家關切互助之精神,必須履行之神聖義務」。所以顯然的,文化權不只是屬於人權的範疇之一,甚至與人權有緊密不可分割的因果關係。
在時代及歷史的洪流中,有多少文化因為無法傳承被迫消失,在現今全球化的社會消失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傳承又是何其困難。有人認為,沒有必要花時間與精力去保存,既然會被汰換、取代,表示這項文化已經不合時宜也沒有利益價值。但我認為,文化不能用金錢價值衡量,就如同我們無法衡量人權值多少一樣。文化包含的不只是表面上所看到的文字、遺跡、文物……等有形文化,更包含習俗、藝術、傳說、價值觀等無形的文化。這些都是奠定人類文明的基礎,怎麼可以任意捨棄呢?
看到這則新聞我很感動,不到千人的族群基於對自己族群的熱愛,薪火相傳,致力保留屬於自己的文字,與現在科技結合、系統化整理。召集人督固.撒耘說「假設有一天撒奇萊雅族不在了,至少文字還在。」只要網路存在的一天,撒奇萊雅族的文化就不會消失。政府也可以適時地伸出援手,一起維護台灣文化的多樣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