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政四A 周孟瑤(4)


姓名:周孟瑤
班級:政四A
學號:04114156

【標題】華郵記者生前最後文章曝光:阿拉伯需要自由表達
發稿時間:2018.10.18 | 10:49
出處: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10-18/154276

【內文】
     疑似遭到沙烏地阿拉伯15人安全小組殺害的《華盛頓郵報》特約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生前最後1篇文章出刊,標題為「阿拉伯世界最需要的是自由表達」(What the Arab world needs most is free expression)。《華郵》編輯表示,他們在哈紹吉失蹤隔天收到這篇文章,很希望哈紹吉能回來,但現在不可能了,因為「他為(新聞)自由付出自己的生命」(A freedom he apparently gave his life for)。

《華盛頓郵報》在當地時間17日晚間,率先在網路刊出哈紹吉失蹤前的最後1篇專欄文章,在專欄中,他討論了在中東實現新聞自由的必要性。哈紹吉提到,阿拉伯政府已經獲得自由,卻對媒體加強打壓,幾乎大部分的阿拉伯國家都被批評新聞不自由,除了突尼斯之外,因為國家操控公眾言論,民眾對很多事情要嘛是不知情,要嘛就是被誤導。

哈紹吉提到他的好友──沙烏地著名的作家Saleh al-Shehi,因為寫了1篇異議文章,遭判處5年徒刑,而埃及政府則是沒收了報紙《al-Masry al Youm》的整個印刷版本,但國際社會對此不再強烈抵制,如今是一片沉默。他在文章痛批,阿拉伯政府獲得了自由,卻繼續以越來越高的速度迫使媒體沉默。

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阿拉伯世界一度充滿光明的期待,但不久期待就幻滅。哈紹吉提到,阿拉伯世界正面臨著自己的鐵幕版本,不是來自外部壓力,而是國內的爭權奪力造成。在冷戰期間,自由歐洲電台發展成為一個重要機構,在培養與維持新聞自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阿拉伯人需要類似的東西,阿拉伯世界需要有勇於發聲的媒體,讓人民清楚知道國際與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綜觀哈紹吉的文章,他指責目前控制訊息與言論自由的政府,積極阻止社群網站的消息流通,因此呼籲建立一個獨立的國際論壇,讓阿拉伯世界的普通人知道事件真相,進一步解決底層社會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誠如《華郵》編輯所說,哈紹吉直到最後1篇文章,仍然「完美地體現他對阿拉伯世界自由的承諾和熱情」。

【相關憲法條文】
     憲法第十一條: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心得評論】
  身在具有高度言論自由的台灣,我們其實很難想像在世界上仍有許多的異議人士記者,或是一般的民眾,因為發表了政府當局不喜歡的言論,而遭到逮捕等,甚至在這個案例中,這名記者哈紹吉因為發表了不利政府當局的言論,批評沙烏地阿拉伯的政局長期掌握在王儲手中,在境外的使館遭到殺害,這是我們很難想像的。在今年九月份,有兩名緬甸的路透社記者,因報導關於羅興亞人大屠殺的新聞,而遭到逮捕。根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PJ)的資料,截至2017年年底,有262名記者因為工作被囚禁在監獄中,其中有41名在中國。超過半數的記者都是因為報道侵犯人權的情況而被囚禁。媒體身為第四權,卻在這些國家中無法發揮作用,讓人難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