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政一b
姓名:鄭喬尹
學號:07114245
標題
新聞自由喪鐘響起》今年全球43名記者遭殺害 美國傳播學者:拿媒體開刀是走向威權的開端
陳鈺臻
2018-10-10 18:55 1438
內文
新聞報導受到政府審查,記者遭到生命威脅,這些情況不只發生在北韓、敘利亞、中國等專制國家,愈來愈多看似新聞自由度尚可的國家也正向下沉淪。本月就傳出3名記者分別在土耳其、保加利亞、墨西哥遇害,全球今年更已累計有43名記者遭殺害,美國傳播學者夏皮羅痛批:「這些悲劇唯一的價值,就是讓支持民主的人認清,拿媒體記者開刀是走向專制極權的開始。」
外界容易想像戰地記者穿梭槍林彈雨的風險,卻很難體會勇敢揭發政府弊案者每天面對的生命威脅。沙烏地阿拉伯知名異議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3日進入沙國駐土耳其總領事館後離奇消失,由於哈紹吉2017年開始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專欄抨擊沙烏地政府,外界推測哈紹吉已遭沙國當局秘密殺害。
哈紹吉失蹤當天,地球另一端的墨西哥記者岡薩雷斯(Sergio Martinez
Gonzalez)則在享用早餐時,遭2名歹徒公開槍殺,這是墨西哥同一周第2起記者遇害事件。無獨有偶,保加利亞傳出女記者瑪莉諾娃(Viktoria
Marinova)6日遭性侵殺害,由於死者生前曾為歐盟款項疑遭挪用,深入調查商人與政客的貪腐案件,因此就算案情仍有待調查,但她恐成為歐盟1年來第3為遇害記者,也讓全歐盟新聞自由度最低的保加利亞再蒙上一層陰影。
2017年10月,曾揭發多國政要避稅貪污的南歐國家馬爾他(Malta)記者嘉麗齊亞(Daphne Caruana Galizia),開車出門遭炸彈炸死;今年2月,斯洛伐克記者庫奇亞克(Jan Kuciak)及其未婚妻也在家遭槍殺身亡,庫奇亞克生前曾報導當地商人涉嫌逃稅的新聞。保護記者委員會(CPJ)表示,今年全球喪生的43名記者,其中有27人是遭謀殺,另有8人是在武裝衝突中喪生。
CPJ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有46名記者遭殺害、262名記者因為工作被囚禁在監獄中,其中過半被囚記者都是因人權報導獲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路透》記者瓦隆(Wa Lone)和覺梭(Kyaw Soe Oo),他們在2017年12月因調查羅興亞穆斯林屠殺事件,被緬甸政府逮捕入獄。綜觀全球記者處境,嘉麗齊亞生前留下的遺言:「到處都是騙子,現實讓人絕望」,也許是最貼切的寫照。
這些年來大家都知道,在墨西哥等毒品暴力氾濫的國家從事新聞工作風險不小,但事實上對記者展開殺戮的風氣已蔓延至歐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與創傷中心(Dart Center 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執行主任夏皮羅(Bruce
Shapiro)向《美聯社》坦言:「我們確信全球目前有一波攻擊行動鎖定記者,儘管我們已對攻擊有所提防,但情形仍舊危險。」近日來的歐洲案件顯示,各國政要高層可能參與其中,使得嫌犯跨境犯行凶後,仍能逍遙法外。
反觀CPJ所在的美國,CPJ執行副主任馬洪尼(Robert Mahoney),謹慎地不把責任全都推到美國總統川普身上,只說他2017年發表的「媒體是全民公敵」說法,確實在國際社會間引發一連串不良效應,讓許多記者即使無性命之憂,卻成為網友留言騷擾、恐嚇的對象。在這個新聞業前景艱困的時刻,他除了強調CPJ將持續致力保護新聞從業者安全,也期盼美國政府挺身捍衛全球新聞自由,而不是只知貶低媒體價值。
相關憲法條文
第 11 條
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相關法律條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 1 條
行政院為落實憲法保障之言論自由,謹守黨政軍退出媒體之精神,促進通
訊傳播健全發展,維護媒體專業自主,有效辦理通訊傳播管理事項,確保
通訊傳播市場公平有效競爭,保障消費者及尊重弱勢權益,促進多元文化
均衡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特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
。
世界人權宣言
第19條
人人有主張及發表自由之權;此項權利包括保持主張而不受干涉之自由,及經由任何方法不分國界以尋求、接收並傳播消息意見之自由。
心得
媒體的功能無非就是監督政府,藉由向大眾傳播資訊讓民眾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然而有些資訊的揭露卻讓掌權者感到害怕,也許是貪汙被揭發也許是不人道行為被揭發,如果說我們不捍衛從事新聞工作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捍衛新聞自由(達到監督政府之目的)那我們將失去一個獲得資訊的媒介,試想今天你看的新聞已不再有其監督效果,因為政府的介入因為你可能被暗殺,那麼那些新聞便會成為政府想要我們看到的(經過審核),這樣豈不是活在一個言論控制的國家?新聞的意義便消逝無蹤而民主也隨之消逝,這是一件何其可怕的事,政府懼怕你得到真相,政府限制了你的言論自由,更甚政府因你的行為而暗殺你,第四權便有如名存實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